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Colin Rowe的透明性中與Aravena, 谷口吉生之間


Colin Rowe的透明性中與Aravena, 谷口吉生之間



玻璃的透明瓦解量體的狀態,Colin Rowe定義所謂的透明性分成[表象性](Literal)的透明,也就是物理性質上的透明,實質的透明性是可以透過重疊來呈現物質在時間、空間的關係,關係在視覺上是不會妨礙彼此的穿透能夠同時呈現,此時「形狀」是維持重疊關係的認知關鍵。而另一種則為[現象性]( Phenomenal)的透明,意味著作為現象所發生的透明性,Colin藉由立體派的繪畫來說明現象透明性的實踐手法,以及現象透明性在繪畫中的特徵。因為現象的透明關係,透明不再是完全明確而轉變為一種不明確、模擬兩可(ambiguous)的狀態。透明性似乎通過了解構,重組雙關成為一種語言上的透明,一種寓意開始出現在透明的想法裡。透明性引申為透過看第一層的意義而思考其隱藏於後的幾層含意。

塞尚(Paul Cézanne)晚期的作品聖維埃山(Mont Sainte Victorire
(正面性、深度抑制、收縮空間、多方向穩定光源、前傾的物體、斜線與直交的格子)



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The Clarinet player

[ 畢卡索的繪畫表現實質的透明性,立體派。 ]


布拉客(Georges Braque)的The Portuguese

透過深層(deep space)與表層(shallow)空間的方式來表現透明性,深層空間在繪畫中呈現出空間深度,而表層空間則強調畫面的平衡、橫向展開特質 [ 布拉克則屬於現象透明性。 ]


孟賀利-那基的La Sarraz1933),圖中分成三層次,前景—圓形、S形帶子,中景—梯形圖面,背景—黑色部份,整幅畫以重疊貫穿的手法來構圖,元素直接使用半透明的色彩,因此在不同層次間的物體不妨礙彼此的呈現,另外利用梯形的斜邊來表現空間的深度及方向,深度及方向讓整幅畫呈現出深層空間,也產生空間擴張的效果,從齊普對於透明性的的定義與La Sarraz所呈現的特徵中可以知道La Sarraz是屬於實質的透明性,一種物理現象的解釋,直接以透明的材料或媒介來達到視覺穿透的效果。

雷捷(Femand Léger)(1926)的三張臉(The three faces),雷捷利用重疊、暗示、穿插的方式來表示彼此空間關係,構圖上有三個層次,一、幾何部份,二、有機部份,三、三張臉等,層次一與二是相互貫穿重疊,透過三張臉來暗示空間的方向,重疊的三張臉並無法指出空間的方向,因此呈現自由的空間向度。

Colin RoweRobert Slutzsky認為在雷捷的三張臉中是一種現象透明性的呈現,在三張臉中是一種平面性的構圖,在圖中除了三張臉具有方向與深度的暗示外,其他兩個層次是由全然的平坦面所構成,相較於 La Sarraz 的深層空間,三張臉則強調表層空間的構圖方式。

最後Colin RoweRobert Slutzsky對於立體派45年來在繪畫中的實質與現象透明性作歸納:「實質透明性在繪畫中所呈現出的是半透明物體的視覺假象效果,而現象透明性似乎是在「無深度」、「抽象」的空間中,表現正面平行排列的效果」。La Sarraz及三張臉中繪畫對於透明性的表現均透過重疊、穿插、暗示、層次等方式來呈現,但實質或現象透明性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空間深度的陳述。


Transparency Literal →物質固有屬性(實際狀態)Phenomenal →組織 organization狀態。



Giedion認為包浩斯學院的透明無法對現象上的透明提供一種含糊的透明概念(unambiguous) 因為其所使用的玻璃透明屬性屬於Colin所定義的Literal屬性。包浩斯呈現出這種特質,透過玻璃透明的物理特性讓視覺產生重疊效果,將後面不同的量體與空間呈現出來,此時同時呈現在一個面上,這種藉由透明的材料包圍實體空間的方式,是一種實質透明性的實踐。包浩斯展現了一系列的空間但是並非「空間維度上的矛盾」或者說並非Phenomenal的模糊狀態,因為其拒絕了空間組織上任何一方有本質上的不同,阻絕潛在的模稜兩可的可能出現。


而柯布(Le Corbusier)在葛爾希斯(Garches)的史坦別墅(Villa Stein)(1927)中,對於透明性的實踐不同於包浩斯,並非以玻璃來表現,而是藉由元素間的層次關係來呈現透明性,此時柯布同時強調在史坦別墅中立面對於平面性質的呼應,讓住宅具有現象透明性的特徵,Colin Rowe明確指出柯布的史坦別墅與雷捷的三張臉有密切關聯,而這種密切關聯建立在層次重疊的關係上。Villa stein被認為不只展現玻璃的平面特性,透過其立面玻璃與牆面的分格等手法,我們可以從其感受某種猜測與互相滲入的模糊狀態。此時所謂的透明性不全然由於玻璃窗所帶來的效果,而是進一步進入organization的組織行為狀態中,相互滲透卻不破壞對方。例如從背向立面來看,分成三個層次,前景為樓梯、中景為橫帶窗所構成的面、背景為露台背後深度所構成的面,從立面來看三個層次相互重疊,而中景與背景因中景橫帶玻璃的關係不僅重疊且產生貫穿的效果,同時背景的面在空間上具自由度,如同三張臉中第三層次那三張臉一般,其空間深度依賴側牆的開口所決定,側牆開口的深度讓背景層形成自由移動的面,此住宅與三張臉有相同的層疊關係、平面性的強調,屬於現象透明性的作品。也因為這樣,如同Colin在書中所敘述:人們可以享受看透一片玻璃幕牆後的樂趣,這樣或許可以同時看見建築的室內與室外;但他因此幾乎不能意識到屬於現象的透明性的語義雙關所帶來的激動。

n  實質透明性(literal

對於實質透明性依然建立在透明的物理狀態,對於透明所造成的重疊效果則提出進一步的討論,「重疊的透明性質通常是一種直接表現透明性關係的方式,並將忽略的物體結構顯現出來」,將純粹的物理現象提昇成一種意象的關係,將實質透明性的重疊效果以量體及平面的重疊方式分類,而檢視建築中結構之間的關聯。

n  實質透明性的實踐

對於建築中實質透明性的判斷是依賴透明的材質或媒介,例如:玻璃、空氣、實體的空洞等,具有這些特徵者都屬於實質透明性。

(一)量體重疊

同樣是包浩斯,不同於Colin Rowe層次的重疊,包浩斯中實體空間由玻璃所圍塑的虛體所包圍,表現內部機能將量體不可穿透的印象透明化。

(二)平面重疊

平面重疊是將結構關係呈現出的一種實質透明性的表現,平面上將若干幾何形體以不同的角度相互重疊,每個形體有獨自的機能,同時維持整體的空間組織。





Aravena藉由平面機能的相互滲透關係呈現透明性,立面框架上類似柯布同時強調立面對於平面性質的呼應,讓住宅具有現象透明性的特徵, Quinta Monroy Housing不是採取Colin所謂的Literal的物理透明性,而是透過其牆面的分割手法,以及動線的操作方式,猶如立體派將景深扁平化,重疊、並置的效果,我們同樣可以從其感受某種猜測與互相滲入的模糊狀態,進一步進入organization的組織行為狀態中,相互滲透卻不破壞對方。例如從正立面來看,分成三個層次,前景為樓梯、中景為垂直窗帶、背景同樣為露台深度所構成的自然景觀面,從立面來看三個層次,其空間深度猶如Villa Stein依賴側牆的開口所決定,側牆開口的深度讓背景層形成自由移動的面,屬於現象透明性的作品。



一開始因為Aravena而在度想起Colin早期有關於透明性一書,但其實除了這些,Aravena做到所謂的「操作美感」關於形式上層次與程度拿捏,同時融合了「在地材料」或者說是快速營造的社會援助需求,並且在這其中不至於讓建築最後成為流於菁英階層的空間美學認知,成為所謂控制視覺與形式上的美學程度達成一種精英美感及世俗認知的並行狀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